在選礦廠中破碎作業的主要任務是為磨礦作業準備最適宜的給礦粒度;為粗粒礦物選別作業(如跳汰、重介質等)準備 的入選粒度;為高品位鐵礦、冶煉熔劑等生產合格的產品。破碎流程的類型有很多,如何選擇合適的流程是個重要的問題。而破碎流程的選擇,主要 5個問題:即確定破碎段數;預先篩分必要性; 篩分的必要性、洗礦的必要性、手選的必要性。本文主要介紹如何確定破碎段數。
破碎段數取決于選礦廠的原礦 粒度與破碎最終產物粒度,即取決于總破碎比s,總破碎比等于原礦 粒度d除以破碎最終產物粒度d,即:s=d/d。
原礦 粒度d的確定:所謂 粒度,是指95%的礦量通過某一篩孔尺寸的粒度。原礦 粒度與采礦有關,即與礦床賦存條件、礦山規模、采礦方法、裝運設備等有關。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下表1。由此可知原礦 粒度范圍是200-1400mm。
破碎最終產物粒度d的確定:破碎最終產物粒度視選礦廠規模、磨礦細度和選別的工藝要求而定。因此,設計時要盡可能減小破碎最終產物粒度。目前,最適宜的給礦粒度是破碎機25mm、礫磨機需要部分破碎最終產物作磨礦介質時為40-100mm;自磨機為200-350mm;跳汰機給礦粒度小于20mm;重介質選礦為25-30mm。
根據上述原礦 粒度范圍(200-1400mm)和破碎最終產物粒度范圍(即球磨機為10-20mm),常用破碎流程的總破碎比范圍為10-140mm。
總破碎比等于各段破碎比的乘積,即s=s1×s2×s3。各段破碎比與各段破碎機的型式、流程類型和礦石性質有關。各種破碎機在不同條件下,其破碎比范圍,如表2所示(難碎性礦石取小值、易碎性礦石取大值)。
根據總破碎比范圍(10-140)和表2中各種破碎機在不同工作條件下的破碎比范圍看出,采用常用破碎流程,總破碎比即使達到最小值10,一般情況下,一段破碎流程也不可能 。 的總破碎比為140,只能用三段破碎流程,如(smax=s1×s2×s3=4.5×5×6.2)。
因此,破碎段數的結論是:常用破碎流程應是兩段或三段。特殊情況可考慮四段破碎流程(如難碎性礦石的大型選礦廠),選礦廠要正確選擇破碎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