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被磨碎的礦石的要求決定于下一步工序處理和要求的條件。從這點出發,這些要求歸結為礦石解離度和粒度以及礦漿濃度和磨礦產品均勻性。
礦石解離度是將被磨碎礦石進一步成功地分離為金屬礦物和非金屬礦物的決定因素。礦石解離度越高,磨礦進行得越有效。礦石解離度不僅對于精礦中礦中金屬礦物的富集,而且對于從過程中分離出解離的非金屬礦物也有很大影響,而這將決定進一步選礦的經濟指標和利用尾礦作為建筑材料的可能性。為了避免過磨,礦石應分階段地達到要求的解離度。根據入選礦石類型,在 段中力求 限度地分選出合格產品;當用磁選方法選別時,應力求從過程中分出尾礦;當重選和直接浮選時,則力求取得合乎標準的精礦。選別磁鐵礦石時, 段磨礦過程應遵循優先解離非金屬礦物。對于含鐵石英巖來說,其解離度一般達到50~60%。在以后各段中,連生體解離速度減慢。尾礦產率領與選別段數的關系可以用表來說明。
選別段 | 流程中選別段數 | ||||
1 | 2 | 3 | 4 | 5 | |
i ii iii iv v |
1.0 --- --- --- --- |
0.62 0.38 --- --- --- |
0.62 0.31 0.07 --- --- |
0.62 0.11 0.20 0.07 --- |
0.62 0.11 0.20 0.02 0.05 |
采用重選或浮選方法時選礦順序則相反,以合格精礦的形式分階段地分離出金屬礦物。因此,要求在無法收回的過磨損失保持為最小的條件下優先解離金屬礦物。
在現代應用的礦石磨礦流程和方法中,礦石的解離度間接地決定于磨礦粒度。同時,產品粒度直接影響選礦和輔助設備的生產能力,設備的選擇以及廠內運輸方式和方法的選擇,因為管道和流槽的坡度直接取決于產品的這一特性。
磨礦粒度由限定顆粒的范圍,給定粒級的含量或比表面積來確定。這些數值之間的關系復雜,而目前還不能以足夠準確的數學關系式來表達。因為粒度組成的多樣性不僅決定于磨碎方法,而且也決定于礦石類型。
一段磨碎產品的粒度對獲得的精礦在冶煉前進一步處理有決定性影響。這種處理包括脫水和選塊。脫水用過濾機的型號及精礦造塊方法實際上都是由粒度決定。但是如果是為了脫水、粗粒則經常是希望的,那么為了下一步利用,對粒度的要求則取決于所選擇的造塊方法,燒結或球團。如果下一步礦石加工采用燒結,那么對粒度的限制不太嚴,因為10mm粒度以下的精礦用這種方法就可以成功地進行造塊,當精礦球團時精礦粒度限制為0.1mm,因此,當產品粒度較粗時,需要進行再磨。另一方面,精礦水分取決于磨礦粒度。因此,精礦越細,過濾流程和設備就越復雜。
濕式磨碎時,對于被磨碎物料的主要要求是礦漿濃度。該參數直接影響選礦設備的選擇和數量,因為大多數選礦設備的工作效率決定于體積生產能力。同時,為了被磨碎礦石的有效分選,要求一定的給水制度,如果不恪守給水制度就會直接影響選礦產品的質量。如細磨時采用水力旅游器分組,可以通過改變給水制度來調節水力旅游器工作。對于分離產品濃度的要求,同粒度一樣,是其進一步加工過程的決定因素。因為在磨碎過程中并不總能獲得需要的礦漿濃度,為使選礦系統正常工作,必須在選礦廠設備聯系流程中納入濃縮機或脫泥機進行濃縮。
被選物料化學組分、礦物組成和粒度組成以及固體含量均勻,對于選礦工藝流程的穩定工作起重要作用。產品的充分混勻可使設備工作穩定,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的工藝流程中,金屬礦流和非金屬礦流以及原礦礦流的性質均勻,從而保證選礦設備的有效工作。分配器中的礦漿水位保持一定可使選礦設備正常工作。水位變化可能破碎甚至阻止物料分選為金屬礦物部分和非金屬礦物部分。因此,濕式處理礦石的選礦設備大多數都裝備有保持給定礦漿水位一專用裝置。
段選別在礦石混勻和處理量方面的工作穩定性乃是工藝流程工作制度保持 基礎。在以后各選別段中,則是通過一定的給水制度和保證選礦廠設備工作無故障來保證規定的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