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彎曲帶式輸送機已在露天礦、地下煤礦的彎曲巷道、水電站建設工程、干線輸送及其它生產系統中推廣使用。在長距離可彎曲帶式輸送機的研究方面,以德國克虜伯、澳大利亞大陸、奧鋼聯等為代表的國外公司在長距離帶式輸送機的研制上處于 地位,在基礎理論研究、現代設計方法應用及試驗手段上占有明顯優勢。國外經過40多年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多的成果。
1963年法國在修建巴黎地鐵工程中, 設計安裝了一條平面轉彎帶式輸送機用于運輸土方。它是世界上 臺平面轉彎帶式輸送機。1970年在阿爾及利亞溫扎山鐵礦投產了一條當時世界上最長的平面轉彎帶式輸送機,單機長2385m,用來運輸鐵礦石。1980年法國工業公司為新哈里多尼亞mea鎳礦建造了一條世界上彎道最多而又最長的彎曲輸送機,單機總長為11.1km。礦區從山頂到山谷有一大坡度下行段,依山地起伏有8處鉛垂彎曲段,其下降總高度差為557m。然后,沿山谷經過約8km,具有4處平面彎曲的水平段直連海港碼頭。1992年9月,單機長為5.5km、輸送能力為2000t/h的兩條并行的平面轉彎帶式輸送機在西部土耳其建成。1995年10月在希臘成功運行一條輸送量為1200t/h、單機長為1.02km、帶寬為1200mm、帶速為2.1m/s、轉彎半徑為1250m的平面轉彎帶式輸送機。
1984 年tooker ge對平面轉彎段張力合力的計算以及抵抗這一合力的導向力進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帶式輸送機的驅動技術、
物料密度、托輥前傾角、內曲線抬高角、托輥槽角、托輥與輸送帶之間摩擦系數的校正因子、在滿載和空載時這些參數對導向力的影響。1992年crimmer等提出物料與輸送帶相對位移的兩種極限位置,通過實際觀察否認了兩種極限位置,并提出假設物料的側向位移為輸送帶側向位移的一半,在這個假設條件下成功地設計了平面轉彎帶式輸送機。
1993年kesslerf等除了對傳統轉彎段托輥布置結構的理論和計算方法進行分析外,還研究了轉彎段采用吊掛托輥組的設計理論及計算方法,提出轉彎段采用吊掛托輥組能夠 更小半徑的轉彎,并且指出已有的實踐經驗。1996年schulzg將水平彎曲段的承載段對稱地、精確地分成單元,可對任意一個這樣的輸送帶單元進行垂直于輸送方向作用的輸送帶動態力的分析,計算出了平面轉彎輸送機的輸送帶張力。同年,funkeb提出在轉彎段托輥組的內曲線增設立輥,不僅能夠 變半徑轉彎,還能 可能的保護物料。1998年horakrm用幾何理論推導了垂直轉彎凸曲線和凹曲線的最小轉彎半徑計算公式,和相應的結構參數,為架設垂直變向段的支架提供了依據。到了21世紀,hinterholzers等人提出采用環狀結構來 水平轉彎的思想。2002年valcaldafs認為半圓形深槽吊掛托輥組在帶式輸送機設計中是一個新概念,并指出該結構能夠獲得 的內曲線抬高角和 的裝料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