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預分解窯系統中,由于窯內沒有預熱帶、分解帶,窯尾溫度都在1000攝氏度以上,因此全窯內都要使用高耐火度高荷重軟化點的磚及澆注料。為了保證回轉窯窯襯安全運轉周期,那么,應如何配置窯襯的磚種呢?
在預分解窯內,全窯壽命最短的磚往往不是燒成帶,而是緊接窯皮后部的過渡帶及窯口磚。這是因為沒有窯皮的保護,所處的環境比燒成帶還要惡劣,因此這兩個位置的磚更要重視其高溫下的機械強度及耐磨性。國內在此處曾經用過抗剝落磚、特種磷酸鹽磚、普通鎂鉻磚、直接結合鎂鉻磚,現在又開發出硅莫磚,甚至使用高檔尖晶石磚,但目前仍是全窯最薄弱的環節。
燒成帶應該使用鎂鋁尖晶石磚,也可用鎂鈣白云石磚,目前國內更多使用的仍然是鎂鉻磚。但由于六價鉻的危害,這種與環境保護相違背的產品早晚會被取代。靠窯尾的30~40m處應該使用硅莫磚或抗剝落磚。前窯口部位(護口磚與擋磚圈之間)使用高鋁礬土澆注料。
窯內各段磚種的壽命應當配套,理想的情況是 每年更換一次襯磚的檢修安排,并與當地水泥市場的淡季相呼應,一般是窯頭前40m磚同時更換。如果燒成帶壽命比放熱反應帶長得多,說明窯內煅燒溫度分布已經靠近窯尾,應該調整火焰及用風等工藝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