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鋼鐵生產工業礦物原料的鐵礦石,根據金屬礦物和非金屬礦物的含量進行分類。金屬礦物有:磁鐵礦,假象赤鐵礦,赤鐵礦,褐鐵礦,鐵氫氧化物,菱鐵礦和鐵硅酸鹽。鐵礦石的非金屬礦物各類較多。按其成分鐵礦石分為以石英,高嶺土和鋁硅酸鹽為主要脈石的酸性礦石和以方解石和白云石為主要脈石的堿性礦石。
礦石的礦物學分類標準是礦石中工業鐵礦物的含量,它們是磁鐵礦、赤鐵礦,菱鐵礦,鐵氫氧化物,有時也包括硅酸鹽鐵礦物。一定類型的鐵礦石以鐵含量多的鐵礦物來命名,其他含鐵礦物則加在主要命名之前。采用地質礦物學術語時,所采用的其他礦物名稱順序應當反映礦石中這些礦物含量的遞增。為了使術語簡短,構成各類名稱的礦物數應是有限的。
礦石的工業價值取決于礦石的鐵品位。而對于復合成分的礦石來說,還取決于伴生組分的含量,因為將有色和稀有金屬綜合回收到精礦中及是這些金屬的生產來源之一。除了鐵之外,復合礦石還含有鈦,銅,鈷,鉑,金和其他元素,非金屬礦物有磷灰石,硼砂,重晶石,螢石等。礦石的綜合利用,既改善了選礦的技術經濟指標,又 了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共這一重要的國民經濟課題。鐵礦石的處理量大雖其伴生元素含量少,但經過回收也可以生產大量的有色,稀有金屬或非金屬精礦。因此,在對鐵礦石進行工業 時,伴生元素的存在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常常可以使貧鐵礦石劃歸為工業原料。
根據含鐵品位,礦石可分為天然富礦,貧礦和目前不能作為鐵礦石表外礦。礦石的劃分標準是其鐵品位和可選性在當前采礦和冶金生產條件下,能夠保證礦石加工獲得利潤。天然富礦石和需要經過 礦石的劃分標準是將礦石直接冶煉或經過 后再利用生產一噸金屬的生產費用相等作為條件。一噸生鐵的生產費用,在黑金冶金中為總成本占基建費用百分之十五,與礦石鐵品位之間成雙曲線關系,根據這種關鍵將礦石分為三類,它們之間的界限相關于用經過 和未經過選別的礦石冶煉生鐵的計算費用相等時的雙曲線交叉點。
不需要選別的天然富礦石屬于 類,因為高爐生產的節約額不能補償選礦費用。
需要選別的礦石屬于第二類。該類礦石可分為兩級。它們之間的界限相當于這樣的鐵品位。在此品位下精礦選到 品位可以保證高爐生產獲得 經濟效益。冶金處理 差的鐵礦石屬于 組。盡管與冶煉未經 的礦石相比,計算費用有所降低,但是用這些礦石選別的精礦冶煉出的生鐵是很昂貴的。第二組及是其選礦和冶金處理的 都無可懷疑的礦石。
在當代采礦冶金生產技術水平條件下不宜進行冶金處理的礦石屬于第三類。 這種礦石在經濟上不合算,因為選礦費用都超過在高爐生產中取得的效益。礦石鐵品位的下限取決于選礦時的金屬回收率。在選礦工藝的現代發展階段,不同礦石的鐵品位下限值變化范圍為5-46%并接近尾礦的鐵品位。天然富礦石的鐵品位下限如下:
酸性脈石的磁鐵礦石是62%
堿性脈石的磁鐵礦石是50%
酸性脈石的赤鐵礦石是60%
堿性脈石的赤鐵礦石是46%
褐鐵礦石是46%
菱鐵礦石是35%
在采礦企業的實際生產中,由于缺少某些類型礦石的選礦條件,礦石含量小或建選礦石所需要的基建投資大,不經選別就用于冶金處理的商品礦石鐵品位要比根據技術經濟效益條件計算的鐵品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