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回轉窯是一種建材設備,屬于石灰窯。它是水泥熟料干法和濕法生產線的主要設備。從世界上 臺水泥窯出現,水泥窯就在不斷與時俱進,更加適應生產。下面紅星將為您細細介紹水泥窯的發展概況。
19世紀初期,人們在類似石灰窯的窯內煅燒水泥熟料。1826年,出現了 臺間歇式立窯煅燒水泥熟料,之后逐步發展為連續作業、機械送風的立窯,并逐步完善為現在的機立窯。
1885年出現了 臺水泥回轉窯。最初建立的是熱效率不高的干法中空窯,不久就被濕法窯取代。濕法生產的主要優點是:各原料之間混合好,生料成分均勻,燒成的熟料質量高,生料粉末過程不產生粉末,粉磨效率高。
20世紀30~60年代國際上興建了相當數量的半干法窯--立波爾窯,它可以使排出加熱機廢棄溫度降低,加強了物料的預熱。
50年代初出現了帶懸浮預熱器的窯,簡稱為sp窯。傳熱效率高,熱耗低,產量高,窯襯壽命長,且生料無需成球,也沒有運轉部件,性能比立波爾窯優越得多。因此60年代后期國際上形成了sp窯的主導地位。
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初,濕法長窯占主要地位,隨著水泥設備朝著大型化發展,濕法長要的直徑逐漸變大。我國到目前為止濕法窯的比重仍然較大。
到70年代初,國際上出現了窯外分解新技術,即nsp窯,產量比sp窯成 增加,這種新型干法水泥回轉窯采用無煙煤替代煙煤煅燒。中型水泥廠都采用nsp窯,且是當前發展方向。
我國新型干法新工藝的發展,一方面從國外進口成套設備,另一方面通過科學試驗和借鑒國外技術自行開展新工藝,新設備,建設生產線。目前各國正在研制更加先進的水泥窯,如沸騰煅燒窯等,已取得了不錯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