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對重力分級設備研制工作開展的較早。為避免設備橫向流對分級的影響作用,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美國的多爾-奧利佛(dorr-oliver)公司就推出了虹吸式分級脫泥器。該設備在一般的沉淀池內增設一定數量的虹吸管,虹吸器底部經導管和噴嘴引入壓力水,調整給料量和壓力水量,可控制不同的上升液流速和虹吸量,據此得到不同的分級脫泥粒度。該設備主要應用于磁鐵礦的預先脫泥、精礦脫泥,并且取得了較好的 ,分級脫泥效率在65%以上,但是在閉路磨礦系統中的分級工作并不理想。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北卡羅尼拉州立大學的羅伯特-拉威士研究發明了lewis水力分級機。礦漿從底部側向給入設備當中,給礦處槽內設置一阻流斜板,該阻流板可改變礦漿流方向向上運行,粗粒級從斜板頂部沉人排砂道,并經沖洗水二次洗滌,以減少沉砂夾細和避免沉砂口堵塞,細粒隨溢流上升到液面頂部排出。lewis水力分級機的高徑比一般為3-4,溢流排出的路徑也較短,可有效避免細粒循環短路,達到較高的分級效率。lewis分級機通過控制上升水流流速來滿足不同分級粒度要求,分級效率可達70%以上。劉易斯箱型水力分級機,分級室的橫斷面為幣方形,分級的分離粒度較粗,在0.2-2毫米之間,用上升水量控制。其分級效率較高,常用與棒磨機閉路工作。隨著水力分級機的應用及技術發展,一臺12×1.2×3米的水力分級機,閉路磨礦時的生產率可達40噸/小時,但由于其高度較大,在工作過程中的用水量較多。